那些真正影响使用者体验的网页效能数据指标

在 Google I/O 2017 中我认为有一场谈论网页效能数据与使用者体验的演讲很值得分享:Web Performance: Leveraging the Metrics that Most Affect User Experience,虽然内容围绕在网页技术架构的建议上,可能会让不懂程式技术的人却步,但身为 UX 从业人员,数据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衡量的基准、理解产品的表现,这场演讲内容是将使用者的感受对应於网站速度效能需要被衡量的指标,是 UX 工作者非常需要的知识。

作者/ Isabel

(图/翻摄自 Youtube)

首先,讲者希望透过同理使用者的感受,帮助我们思考并提问:哪些数据应该被检视,并且成为使用者体验的衡量资料之一。一般来说,最常见的是透过网站流量分析工具来记录使用者在自家网站上的行为;不过,对网页的程式开发以及研究网站使用体验的人员来说,讲者建议将网页资讯下载的过程,分别记录不同阶段的载入完成时间,这些数据指标会更有助於了解网页效能提升之後对使用者的帮助是什麽。讲者也特别分北京拓展训练析了 mobile web 与 mobile web app 类型的产品,也提供了目前 Google 公司的测试支援工具。

网页效能就是速度 一开始,我们必须要先了解「效能」对使用者来说的意义是什麽?是「速度感」,因为现今的使用者对於网页内容下载的感受非常没耐心敏锐,无论他们是在使用 app 或是在浏览器中寻找资讯,追求的目标就是过程中不被干扰、内容呈现快、系统操作反应快等,一旦下载速度过久,就会产生效能差的印象。但是讲者认为「效能」本身其实很难被定义如何叫做「快」,以下载快慢来说,网页内容的下载时间,其实不是一个单独的时间点可以代表,而是由许多事件运作综合起来的时间区间,然後再将不同状况的下载速度平均起来而得。我们如果可以对这些背後运作的架构多一点理解,就能用这样的思维来衡量「效能」。

平均下载速度的迷思,让人忽略真实世界中的效能问题 接着谈到的是关於产品被下载的速度测试,普遍存在一种迷思,那就是直接去看分析下载完成速度的「平均」数据,乍看之下好像可以得出一个满不错的「速度」,但是这会让我们忽略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感受到的下载时间,其实是属於过长的状况,而用「平均计算」的方式来呈现效能,就是目前最常见的作法。因此,讲者希望我们不要再用概括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产品效能,例如:「我测试了我们的 app,下载速度是 x.xx 秒以内。」事实上,这个秒数并不代表每一个单独的使用者在下载时的效能,讲者用一张长条图举例说明统计下载时间的现实统计,可以发现明显的「长尾」状态,显示出许多人的下载时间是过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