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铁道旅行

最初行走于新桥─横滨的火车,由英国的伐尔勘铸造公司(Vulcan Foundry)製造。于1911年(明治44年),曾一度被卖给私铁岛原铁道。 图/蔚蓝文化 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空前绝后的大流行歌曲

汽笛一响, 汽车驶离新桥, 进入爱宕山鞍部, 明月伴旅途……

这是一九○○年(明治三十三年)问世的〈铁道唱歌〉中第一小节的歌词。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几乎没听过,但是在当时,这首歌曲的流行程度可谓空前绝后。究竟,其流行的原因何在?

〈铁道唱歌〉原先的出发点,是大阪的某出版社经营者,希望能在享受歌曲乐趣的同时,还能让人理解日本的地理知识。在这之前也有〈火车之旅〉(汽车の旅)一曲,虽为世人所知,但部分歌词粗俗不雅,因此重写曲调,摸索、创作出新的歌曲。

作词者为抒情诗人大和田建树,作曲者为大阪师範学校的音乐教师多梅稚。大和田氏至全国各地踏查採访,写成东海道篇及九州篇等,最后完成到第五集,共三百四十一首歌曲。据说歌集的总发行量达二千万部,可说是全国各地、大街小巷,人人朗朗上口的程度。

甚至,还有乐队列车行驶于日本各地进行宣传活动。虽然这算是大流行的原因之一,但在当时,铁道与日本经济及军事息息相关,也因此造成大众对于铁路事务的瞩目与关心。

一八七二年(明治五年),日本首条铁道诞生。新桥─横滨路线的行驶时间为五十三分,途中设有品川、川崎、鹤见、神奈川车站。过去,在这段距离搭乘人力车需要七小时,徒步则要花费十小时,因此,只要五十三分钟便能抵达的速度,想必惊为天人。

然而,由于当时的车资高昂,乘客多以外国人、官员、特权阶级的人们为主。其后,随着铁路轨道迅速延长,大众化也跟着向前推进。即便有着一等、二等、三等车厢的差别,或许应该说,也正因为存在着这种差别,才增加了乘客的数目。

一九○一年(明治三十四年),赤松麟作的名画「夜火车」(夜汽车)诞生,描绘三等庶民的旅行样貌,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从画中一窥当时三等车厢内的面貌。

一八八九年(明治二十二年),日本交通大动脉的东海道线(新桥─神户,六百零五公里)全线通车;两年后,东北本线(上野─青森,七百三十二公里)全线通车。一九○一年(明治三十四年), 铁路延伸至马关( 现今的下关),日本本州可以搭乘的火车纵断南北,迎接真正铁路时代的到来。

第一代的「新桥停车场」,是接收伊达家的房屋等建设而成。设计者为美国的布里权斯(Bridgens R.P.)。「横滨停车场」也具相同的构造。 图/蔚蓝文化 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铁道的发端

探索铁道的历史,或许也等同于描述日本的近代史。其中,包含建设的历史、车辆製造技术的历史、运行服务的历史,毋庸赘言,也有旅行文化的历史。今日有众多的铁道迷,或许正因为铁道拥有与我们生活紧密连结、息息相关的历史。

就让我们来看看日本铁道的发端。最初,火车司机皆是英国人,一八七九年(明治十二年)才诞生第一批日本籍的火车司机。三名优秀的司机助手(当时称为「火伕」 ),也顺利地晋升为司机。此事大大助长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梦想:长大后要成为一位火车司机。

十年后,首次在东海道线的车厢内设置洗手间。过去曾有内急而从窗户向外小便的乘客,被课取高额罚金。洗手间的设置,想必也让乘客们鬆了一口气吧。

一八九三年(明治二十六年),神户的工厂首次成功地製造了国产火车,证明日本技术能力之高超。

翌年,时刻表首次以定期出版品的形式公开发行——庚寅新誌社的《火车轮船旅行导览》(请参照〈旅行杂誌〉)。

一八九六年(明治二十九年),负责搬运行李的「红帽子」(赤帽)登场,是从私铁之雄——山阳铁道——在主要车站设的行李搬运伕发展而来。顺道一提,「红帽子」是取自美国同种职称「red cap」。

或许仿效了私铁的做法,翌年,官铁也允许随身物品搬运伕的营业。最初「行李搬运伕」的形象是穿着印有商号的短外衣,不久后便改为红帽。

后来,「红帽子」一职顺势发展。东京车站于一九一四年(大正三年)开业之时,其人数之多,甚至可以数出乘车处有三十一位、下车处有四十七位红帽子在卖力工作。也可以看见富裕阶级的乘客,即便只有一顶帽子,还是会雇请红帽子在旁帮忙拿取。许多红帽子在车站内外忙进忙出,也算是当时旅行风情的一大景緻。

东京车站开业时, 才被正式命名为「 东京駅」。开业之前,被称呼为「东京停车场」 或「中央停车场」。

最初铁路开通时,「新桥駅」被称为「新桥ステーション」(shinbashi suteshon)、「新桥ステンショ」(shinbashi sutensho)或「新桥停车场」。ステンショ亦即英文的station,是庶民之间带有口音的发音,为普及使用的称呼。无论如何,当时将駅(车站)称呼为停车场、ステンショ(站)的说法十分普遍。

日文中的「駅」一词,是由江户时代的宿駅制度发展而来。明治时代后,「駅」的称呼让人联想到过去的旧时代。因此,「ステンショ」(站)和「停车场」的称呼,成为象徵新时代文明的名词,逐渐普及。石川啄木曾歌咏道:「怀念故乡的方言,前往人来人往的停车场一解乡愁。」

然而,现今却可见到「駅」一词的复活与扎根,「停车场」的用词反倒让现代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愁。真是有趣的逆转现象。

东京车站的风景明信片。附有解说:「东京大震灾时也安然无恙。中央为皇室专用的出入口。可以看见车站前人潮、汽车、电车纵横交织的景象。」 图/蔚蓝文化 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打出新企画的山阳铁道

一八九八年(明治三十一年),火车客车开始装上电灯提供照明。最早这么做的是关西铁道,在那之前,都是使用煤油灯。

接着,食堂列车登场。附带一提,火车便当出现的时间,其实较食堂列车早。至今仍流传着许多种说法,有纪录显示,一八七七年(明治十年)在神户车站就有贩售火车便当。不过,在食堂列车上用餐,与在火车上吃火车便当体验到的,又是不同的旅游情緻,十分新奇有趣。

一八九九年(明治二十二年),首次将食堂列车与火车客车连结在一起的,便是山阳铁道。当时山阳铁道曾派遣年轻职员至欧洲进行各种考察与研究,食堂列车或许也是这趟考察的成果之一。

翌年,山阳铁道也引入了卧铺列车第一号。卧铺列车只供一级列车乘客使用,卧铺分上下两层,共可容纳四十人。车厢的天花板有雕刻等装潢,窗帘则使用华丽高级的布料製作而成。

包含前文提及的「红帽子」,山阳铁道的创举十分惊人。除了有山阳铁道行驶于神户至下关之间,与轨道并行的,还有轮船航行于濑户内海。或许可以这么说,正因为有山阳铁道这个竞争对手,同业者才更致力于提高服务的品质。除此之外,在导入列车服务员与快车的运行上,山阳铁道也走在最前锋。

以山阳铁道为首,全国各家私铁在服务品质上相互竞争,但不久后,私铁则走向统合的道路。

●本文摘自蔚蓝文化《观光时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


关于《观光时代》

书名:《观光时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
作者:富田昭次
译者:廖怡铮
出版社:蔚蓝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9月11日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进入近代之后,铁道、轮船、公共汽车……等等新颖的文明产物一一登场,加上各种新式旅店、美食和风景名胜,在琳琅满目又撩拨旅情的媒体推波助澜下,近代旅行多元丰富的面貌于焉诞生。

作者富田昭次原本钻研日本饭店历史,在十几年前的某个古书市集上,初遇鸟瞰图名家吉田初三郎的作品,从此开启了他对「旅行的平面艺术」及其相关情报的兴趣。多年来他四处蒐集带有美丽别緻图样以及能唤起旅情的资料,如手册、明信片、文宣传单、小册子、杂誌、旅行导览书、游记等,成果丰硕。如今他将这些图文并茂的史料编排撰写成书,生动地呈现了日本近代旅行的样貌,让读者一窥近代文明为旅行所带来的有趣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