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教科书变美了!全台第一本为美而生的课本

大兴网站建设 

为了让美感向下扎根,一群热血年轻人发起「教科书改造计画」,从美学观点,重新设计编排小学课本,让教科书不只是教科书,透过日复一日的阅读,也能开启孩子们对美的感受。

「一本课本,就是一座美术馆!」美感细胞协会发起人之一陈慕天说。台湾的教育现场,孩子每天上课至少要看8小时课本,但绝大多数的教科书编排却十分单调乏味,欠缺美感。于是一群年轻人发起「教科书改造计画」,希望让教科书变美,为下一代种下美感的种子。

发动这个美感计画的美感细胞,主要核心成员为陈慕天、林宗谚及张柏韦,分别毕业自交大的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及人文社会系,皆为设计的门外汉。张柏韦笑说:「我们唯一的专业经验是,当过学生、是教科书的使用者,在这个领域耕耘12年。」

欧洲参访激起改造台湾美学的念头

2013年,张柏韦与林宗谚分别前往荷兰、瑞典当交换生一学期,欧洲建筑、街道俯拾皆美,令人讚叹。张柏韦指北京拓展基地出,荷兰为设计大国,无论是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甚至是超市的陈列都非常美,「他们习以为常、60分的水準是台湾的90分,当下你就知道你输了。」

到欧洲念书参访的经验让他们3人思索美感教育的重要性,「平常所接触的东西形塑了一个人的审美观,」像陈慕天的爸爸为建筑师,从小家庭环境中就有美的意识。最初3人本想改造乱七八糟的街头广告,但所需资金及时间显然不可行,透过不断讨论、收敛的过程,他们决定从教科书着手。

「教科书的接触面够广,孩子们天天都要读课本,而且是长时间的阅读。」陈慕天说,比起建置美术馆需投入大量金钱及资源,还有城乡差距的问题,教科书是最公平的学习媒介,美的教科书就像一座美术馆进入孩子的世界,开启孩子对美的感受。

计画前半年,3个年轻人没钱、没资源,四处碰壁,十分辛苦。透过募资平台募得26万,辗转经过介绍,好不容易找到愿意採用新课本的班级,以及和他们一样热血的设计师团队,完全不收设计费,用最少的资源,做出第一版的康轩五上新课本。

林宗谚还记得,2014年到新竹香山大湖国小五年级发国语课本时紧张的心情,在看到孩子们拿到新课本开心的反应后终于放鬆,他听到两个孩子对话:「你有没有想过,为何生字要用不同于之前的排列方式?」「他可能是要让思想更自由、空间更开放,我真的觉得这个比较好。」清楚的表达对新课本的想法。

巡迴全台60所小学发送新课本,好评不断

从最初一个班级、印50本新课本开始,获得正面的迴响,美感细胞协会至今已做到第三版,推出一、三、五年级的国语课本,并于今年2月环岛,走遍全台60多个国小、发了近2,000本课本,受到许多老师、学生及出版社的肯定。

南屏国小老师沈欣文分享,「有个自闭症学生说以前课本都是字,好有压力,新的课本读起来好舒服。」

比起既有的课本,新的课本带给孩子更多的想像力。例如:第一版的五上国语课本封面设计,由设计师冯宇所设计,只在右上方留下一个点,每个孩子可以依照自己的想像或是对国字的理解,写出「我、武、国」等字或是画出独一无二的课本;一下的封面为空白的芭蕉扇,孩子可以运用笔画贴纸,在扇子上随意拼出字,除了创作,也有助于孩子认字学习。

张柏韦表示,投入教科书改造后,他们开始研究儿童心理、学习认知的过程,配合每个年级孩子的认知发展而做设计。如:配合三下的孩子正在发展空间感,「下雨的时候」一课的插画为由上往下看的俯视角度;高年级则有抽象的手法,五下「从空中看台湾」一课的插画,槟榔上面有挖土机,暗喻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不只是纯粹的画面手法,有更多的抽象理解在其中。

课本再美也要兼顾学习功能

既然是教科书,再美的教科书都必须符合学习的需求。例如:底色不能太深,才容易做笔记。张柏韦表示,很多设计师觉得标楷体字太丑,很想改换其他字形,但标楷体是目前最符合教育部国字标準字体规定的字体,例如:糸部的字,有些字体为了美观,把ㄠ下面的3点写成小,因此,标楷体绝对不能够换。

陈慕天表示,美感细胞最终希望进入到体制内,能有数十万、上百万的小朋友可以读变美的教科书,他们长大后就可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改变台湾的下一世代。   

北京滑雪场